新疆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一个好地方。风景美好,物产丰富。这块166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盛产着石油、天然气、煤矿等重要资源。喀纳斯湖的林木与湖水相互映衬的美景;塔里木盆地的大漠戈壁;天山天池的湖光山色等风景,无不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虽然新疆的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但很多资源在全国的占比,却远高于这个比例。
新疆的石油资源量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资源量占全国的40%。
假设有一天,外敌从新疆这么大的一片地方入侵我国,那么他要想到达我国的内陆地区,就要穿越这片相当于5到6个内陆省面积。这时候,他就要面临着第一个问题,时间。
侵略军在穿过新疆要多少时间,我作为非军事专业技术人员不好判断,但有一点能肯定,必然不会少,至少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可完全在内陆地区集结好重兵,以逸待劳等着侵略军送上门来,或者组织好最具优势的兵力部署来实施反击。
第二个问题,后勤补给。部队开进多远,后勤补给线就要拉多远。而每增加一公里的后勤补给线,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增加了一公里被抄后路的风险。你没办法保证中国军队会在后方的哪个地方出现。你想处处设下重兵保护补给线?那这个地域广阔的地方正好满足了我们分散敌军兵力的愿望。
第三个问题,成本价值。如果是我国沿海和中部省份遭受战火,那么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伤害一定是巨大的,但是新疆地广人稀,四分之一的地方是沙漠,相当于4个江苏省,2个湖南省。这还没算戈壁滩呢。在沙漠、戈壁滩里打仗,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影响自然轻微得多。为什么美国能在二战中崛起?很大一个缘由是美国本土没有遭受战火洗劫。反之对于侵略军,长驱直入客场作战,消耗自然会更大,时间一长,肯定吃不消。
当然,从新疆入侵中国要面临的问题还不止这么多。总之有一点,新疆是“空间换时间”的纵深要地。假如没有新疆这片纵深要地,侵略者哪天突然袭击,就能很快杀到可直接威胁我国命脉的中原地区。
但是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既然这块地对于中国那么重要,那么自然会有贼惦记着这块地。
1865年,一个叫做阿古柏的中亚浩罕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军官带领着军队,来到了新疆南部地区。在此后的五年时间里,喀什、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相继被阿古柏打包顺走。阿古柏也在新疆成立“哲德沙尔汗国”,他则自立为王。
与此同时,沙俄从1868年起,就一直在一步步朝着。1871年,沙俄也正式入侵了新疆伊犁,将伊犁占为己有,美其名曰替清朝守卫伊犁,防止阿古柏侵占。
前面说了,新疆对于我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按理说,清廷应该立即下令派出军队把这块领土夺回来。但这时的大清朝堂却因为这件事,一度变成了辩论赛场。
正方:首席辩手叫左宗棠,理由是:新疆领土很重要,一旦丢失,大清的西大门将完全对外敞开,因此,必须要加强塞防,把新疆夺回来。
反方:首席辩手叫李鸿章,理由是:新疆固然是大清的领土,但是实在是太贫瘠了,不能给大清带来效益,大清每年还得花一大笔钱支持他,不值得过度惦记,真正能威胁大清安全的,是来自海上的敌人,因此,必须首先加强海防。
之所以能引起这么一场辩论赛。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大清的家底已经穷得见底了。
左宗棠,1812年出生于湖南湘阴,在他20岁那年,他中了举人,但在读书路上却没有继续取得成就。中举后的6年里,他3次进京考试都没有入围。
不过他并没放弃读书,他依然潜心研究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书籍,比如如《皇朝经世文编》、《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水道提纲》等。
正是因为这一习惯,才让左宗棠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了他今后改变命运的关键。
在左宗棠36岁那一年,他仍未正式获得官员的身份。但这一年,左宗棠11年前在北京考试时认识的一名高级官员,向云贵总督推荐了左宗棠。推荐左宗棠的这名高级官员叫胡林翼,是湖北巡抚。那位云贵总督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9年前在广东虎门干了一件世人皆知的大事,销毁。
1年后,这位总督大人因病告老还乡,途经长沙时。特地把左宗棠从湘阴叫了过来,在湘江边的一条小船上见了面。并且一聊就是一整夜。
能在东南地区抵御洋人的,或许还有别人能办得到,但能平定新疆的,只有你能行。
林则徐还把自己在1841年至1845年被发配新疆期间搜集和整理的资料、地图送给了左宗棠。
回到主题上来。慈禧太后最终支持左宗棠,是因为左宗棠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我是要把新疆收回来,但没有说为了收复新疆放弃建设海防呀。而且,我说的“并重”,也不是平均用力,一半力量用来加强塞防,一半力量用来加强海防。而是先塞防,后海防。
左宗棠这样说的原因是,如果不把西北的敌人给解决了,那么清朝就必须把一大部分的军费用在抵御西北边上的敌人上(除非你把甘肃、陕西全送给阿古柏,让他一路杀到北京来)。这样一来,就不能把军费向海防倾斜。
慈禧太后同意了左宗棠的计划,拨了500万两银子给左宗棠作为收复新疆的军费。
慈禧说,大清国库的情况你也懂,就这么点家当了,你跟我哭穷,我找谁哭穷去?找英、法国?剩下不够的军费,你自己想办法吧。
慈禧给的500万两银子中,其实只有200万两是中央财政,300万两是地方省份出的。
但最主要的,还是金钱的诱惑。左宗棠专挑利息高的英国银行借钱,利息比其他几个国家高了一倍。高到什么程度?左宗棠向英国一共借了1300多万两银子,光是利息就要偿还1028万。妥妥的就是高利贷。这不是专门给英国送钱吗?
表面上看是这样,但你要是仔细算一算这笔账,就会发现,这笔钱并不是白送给英国的,而是买下了英国的政治立场。
在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时候,英国一开始是支持阿古柏的,还和阿古柏签订了《英阿条约》,为阿古柏提供六万条步枪及弹药。当然了,这也是帝国主义的常见动作。
但现在清朝送了这一大笔白花花的银子上门来,英国就必须重新考虑自己的利益了。也就是,还要不要继续支持阿古柏。
如果继续支持阿古柏,那这一大笔利息就彻底和英国无缘了。不借钱给清朝首先更不用说了,而借了钱给清朝却还支持阿古柏的话,那清朝十有八九会战败,到时候这笔贷款,清朝必然还不了。
左宗棠这般操作,达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争取到了军费,又让阿古柏失去了靠山。至于一开始就在阿古柏背后给大清拆台的帝国主义却又狠狠赚了大清一笔钱这样的一个问题,相比领土完整来说,也无关紧要了,反正清朝割地赔款也不差这一次(至少这次先保证领土完整)。
出征前,左宗棠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筹措军饷,积草屯粮。毕竟这次入疆作战,自然地理环境恶劣,路途遥远,没有充足的准备很难打得赢这一场仗。
1876年,64岁的左宗棠带领着6万名官兵,从甘肃肃州(今酒泉)朝着西北方向出发了。
阿古柏占领新疆后,压根就没把“笼络人心”这个词放在自己的字典里边,相反他在新疆整的是横征暴敛,实行高压的特务统治。弄得民怨冲天。在左宗棠出征新疆之前,就已经有新疆的人跑到北京,向清廷求助了。所以先攻打北疆,有着较好的民众基础,从而有利于清军取得第一战的胜利,而第一战的胜利,也将鼓舞着清军下一步作战的士气。
第三,从地形地貌看,先攻克北疆再进攻南疆,有利于减少清军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时间。
1876年8月10日,左宗棠手下将领刘锦棠在黄田打响了收复新疆的第一仗。
联系人:陈经理
手 机:199-6995-9116
公 司:火狐体育官方
地 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于河工业园